本站网址:biquge555.com
金师傅愣了一下,看着沈书恒真诚的眼神,点了点头:“行,先从认零件学起。”
沈书恒学得认真。他每周都来两三次,金师傅教他认识齿轮、发条、游丝,教他如何用螺丝刀拆开表壳,如何用镊子夹取细小的零件。沈书恒的手指不如金师傅灵活,常常夹不住零件,或者不小心碰坏了细小的游丝,急得满头大汗。
“别急,”金师傅总是耐心地指导,“修表就像做学问,得沉得住气,毛躁不得。你看这游丝,细得像头发,力道稍大就断,得用巧劲。”
在金师傅的指导下,沈书恒渐渐入门,能修些简单的闹钟和旧手表了。他把自己修好的第一只闹钟摆在桌上,听着它规律的滴答声,比得了奖状还开心。
这天,钟表铺来了个特殊的客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怀里抱着个布包。“金师傅,您还记得我不?三十年前,您给我修过一块嫁妆表。”
金师傅看着老太太,想了半天,点了点头:“记得,瑞士的‘浪琴’,表蒙子碎了,我给您换了块新的。”
老太太笑了,打开布包,里面果然是块“浪琴”女表,虽然有些旧了,却保养得很好。“这表陪了我一辈子,现在走得慢了,您再给看看。”
金师傅接过表,熟练地拆开,检查了一番:“发条松了,上紧就行,再洗个油,跟新的一样。”
老太太坐在旁边,看着金师傅修表,又看了看旁边帮忙递工具的沈书恒,笑着说:“金师傅,这是您徒弟?看着挺机灵。”
金师傅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只是笑了笑。沈书恒却红了脸:“我是来学的,金师傅是我老师。”
老太太叹了口气:“现在还能静下心学这手艺的年轻人,不多了。我那孙子,连手表都懒得戴,说手机上有时间。”
金师傅修好表,递给老太太:“您试试。”
老太太戴上表,听着熟悉的滴答声,眼圈有点红:“谢谢您,金师傅,这声音听着,就像回到了年轻时候。”
送走老太太,沈书恒看着金师傅,忽然说:“金师傅,我想把您的故事写下来,再拍些修表的照片,发到学校的校刊上,让更多人知道这门手艺。”
金师傅愣了一下,点了点头:“随你吧。”
校刊印出来后,沈书恒送了一本给金师傅。上面有金师傅修表的照片,有他和那些老钟表的合影,还有沈书恒写的文章,题目叫《时光的守护者》。
金师傅戴着眼镜,一字一句地读着,嘴角忍不住往上扬。他把校刊放在工作台最显眼的地方,来人问起,他就拿给人家看,像个炫耀成绩单的孩子。
入冬后,钟表铺的生意好了些,不少人拿着家里的老钟表来修,说看了校刊,想来找找旧时光的感觉。金师傅更忙了,沈书恒来得也更勤了,有时还会带几个对老钟表感兴趣的学生来参观。
铺子里的滴答声,似乎比以前更响亮了,混合着金师傅的叮嘱声、沈书恒的请教声,还有学生们的惊叹声,像一首关于时光的交响乐。
金师傅偶尔会摘下眼镜,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看着沈书恒认真修表的样子,心里想:或许,这门手艺,真的能像那些老钟表一样,一直走下去,滴答,滴答,永不停歇。
您觉得这个关于老钟表铺和时光传承的故事如何?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人物刻画等,都可以告诉我,我会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