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第184章 确认猜测与尝试沟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第184章 确认猜测与尝试沟通(第1页 / 共2页)

本站网址:biquge555.com

第一百八十四章 确认猜测与尝试沟通

“启明号”舰桥的主屏幕上,代表“冥河-9”异常空域的星图数据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与旁边缩小化的γ-7空域数据并排列置,冰冷的对比结果无声却震耳欲聋。

孔方佳元帅伫立在指挥席前,玄黑色的元帅常服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如同扎根于舰桥的一棵冷杉。他的双手背在身后但面容依旧沉静如水,只有那双深邃如星海的眼眸,以惊人的速度扫过每一项对比参数,将其烙印进脑海,进行着高速的分析与整合。

李艳站在他身侧的科学官站位,身体微微前倾,一只手无意识地抵着下巴,另一只手的手指则在悬浮的数据面板上飞快地滑动、点击,调出一组组更详细的光谱分析、引力场梯度图和时空曲率模型。她的眉头紧锁,嘴唇抿成一条细线,专注的目光中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以及更深层次的、被数据不断验证着的惊悸。

王海峰博士坐在稍远处的分析台前,花白的头颅几乎要埋进全息屏幕里,鼻梁上的老花眼镜反射着疯狂跳动的数据和曲线。他时不时地扶一下眼镜,低声喃喃自语,或是猛地抬起头,看向孔方佳和李艳,眼中闪烁着发现关键证据时的锐利光芒,但随即又被更沉重的疑虑所覆盖。

“‘冥河-9’空域,外部表征与γ-7存在显着差异。”李艳的声音打破了舰桥的沉寂,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清晰和冷静,尽管其下暗流涌动,“γ-7呈现的是多因素叠加的混沌扭曲,引力透镜、时空褶皱、高能辐射脉冲混杂不清。而‘冥河-9’……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引力深渊’。”

她放大星图,指向那片空域的核心。那里的星光被拉伸、扭曲成一个近乎完美的、黑暗到令人心悸的圆环,仿佛宇宙被蛀出了一个空洞。

“探测数据显示,其中心存在一个极其罕见的、由暗物质异常富集引发的‘伪奇点’,产生了近乎黑洞级别的引力场,但缺乏黑洞的事件视界和霍金辐射特征。其周围的物理规则被极端扭曲,时空刚度极高,但能谱相对‘干净’,缺乏γ-7那种狂暴的能量乱流。”

“但是,”王海峰博士接口道,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他调出了“弦球之眼”-III型传回的、经过降噪处理的微观弦景图像,“看这里!李博士,元帅!尽管环境迥异,但‘弦球之眼’同样捕捉到了大量异常活跃的‘暗影弦’!”

主屏幕上,两幅来自不同空域的弦景图并置。一幅是γ-7的疯狂沸腾,另一幅是“冥河-9”的——那里的宇宙弦并未剧烈扭动,反而呈现出一种被极度压抑的、高频的震颤,仿佛被无形巨手死死攥紧的琴弦,每一根弦都绷到了极限,其周围同样包裹着那层令人不安的、吸收光线的诡异暗影!只是“冥河-9”的暗影显得更加“粘稠”和“凝滞”,不像γ-7那般“沸腾”。

“密度略低于γ-7,活跃模式受极端引力场影响,表现为超高频压抑性震颤而非无序扭动,”李艳快速对比着数据,语速越来越快,“但能量签名……王老,看能量签名的频谱分析核心波段!一致性超过百分之九十二!还有信息结构的基础编码逻辑……天啊,虽然受环境影响表达方式不同,但其底层‘语法’……”

她猛地抬起头,看向孔方佳,眼中充满了震惊:“佳哥,它们……很可能是同一种东西!只是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性状’!”

孔方佳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那高度一致的核心数据:“那么,‘冥河-9’内部呢?是否有类似γ-7中的……‘碎片’?那些更具攻击性的凝聚体?”

负责具体探测数据分析的团队负责人立刻汇报:“报告元帅!经过‘游弋之耳’网络历时四十八标准时的全面扫描,‘冥河-9’空域内部未发现类似γ-7中那种具有明显结构性和高度凝聚性的‘碎片’状能量-信息聚合体。存在的‘暗影弦’分布相对均匀,未表现出明显的智能反应或攻击性集群行为。”

王海峰若有所思地推了推眼镜:“是因为环境吗?‘冥河-9’的极端引力场像一座超级牢笼,可能压制了‘暗影弦’进一步凝聚成更具‘意识’的碎片?或者……‘碎片’的形成需要其他条件?γ-7的多元混沌环境更像是……‘培育’它们的温床?”

“一个数据点不足以说明问题。”孔方佳的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导航官,规划新航线。目标,数据库中标明的下一个疑似‘暗系’空域,代号‘涡旋-12’。舰队即刻出发。我们要更多的样本。”

接下来的几周,地球舰队如同宇宙中的苦行僧,穿梭于银河系各个荒凉而危险的角落。

“涡旋-12”空域: 这是一个由超新星遗迹和活跃星云构成的巨大漩涡,内部充满了高能等离子流和狂暴的电磁风暴。舰队甫一抵达,剧烈的能量湍流就让护盾读数剧烈波动。

“守护者”网络的部署异常艰难,数个节点在启动瞬间就因过载而烧毁。当“弦球之眼”艰难地穿透能量乱流,看到的是一片无比“狂躁”的弦景——暗影弦如同被无形鞭子抽打般,随着等离子风暴疯狂舞动、撕裂、又重新组合,其暗影部分呈现出一种炽热的、仿佛在燃烧的亮蓝色调。

一次谨慎的低功率激光试探,立刻引发了远超预期的反应——并非单一源头的反击,而是大片区域的暗影弦仿佛被同时激怒,汇聚成一道横跨数万公里的、扭曲的能量飓风,狠狠撞向边界,虽被阻挡,但其瞬间强度让所有人心惊肉跳。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些较小的、流动性的暗影弦凝聚团,但未发现大型稳定碎片。

“静默之疤”空域: 与“涡旋-12”的狂暴截然相反,这片广袤区域宇宙背景辐射温度极低,物质密度近乎为零,物理规则呈现出诡异的“惰性”。舰队的传感器在这里效能大减,仿佛陷入了粘稠的墨汁。

“弦球之眼”启动时,反馈回的弦景令人极度不适——所有的弦,包括那些被暗影缠绕的,都如同陷入了胶水般,缓慢、挣扎地蠕动着,其振动频率低到几乎难以探测。暗影的颜色也变为一种死寂的深灰。

一次微弱的磁脉冲试探,如同在死水中投入一颗小石子,激起的涟漪缓慢扩散,许久之后,才引来一道同样缓慢、却带着刺骨冰寒意味的精神冲击,仿佛来自亘古的沉睡者被打扰后发出的不满嘟囔。这里的暗影弦分布稀疏,未发现明显碎片结构。

“KL-17”空域: 环绕着一颗极度不稳定、随时可能爆发为超新星的沃尔夫-拉叶星。致命辐射、高温粒子流、强大的恒星风构成了这里的死亡帷幕。舰队不得不保持在极远距离,依靠特制的辐射屏蔽探测器进行扫描。

“弦球之眼”捕捉到的弦景堪称炼狱——暗影弦在高温和辐射下仿佛在沸腾、尖叫,其振动频率高得吓人,暗影呈现出不祥的暗红色。一次定向高能粒子束试探,如同捅了马蜂窝,瞬间引来了来自多个方向的、炽热而狂暴的精神能量冲击,它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融合叠加,冲击强度骇人听闻。

在这里,他们清晰地观测到了三个大型的、结构稳定的暗红色暗影弦聚合体,盘踞在恒星引力平衡点附近,如同守护巢穴的恶龙,对任何外来刺激都报以最猛烈的攻击。

每一次探测,都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和新一轮的数据冲击。科学家们疲于奔命,不断调整模型,试图理解这些暗影弦在不同极端条件下的行为模式及其背后的统一规律。

结果令人心悸,却又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被预料到。

几乎在每一个被探查的“暗系”空域,“弦球之眼”都揭示了同样存在的、被那种诡异暗影所缠绕污染的宇宙弦!它们在不同的极端环境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活跃”形式,但其核心的能量-信息特征,与最初的γ-7高度同源。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超过一半的此类空域内部,他们确实发现了类似γ-7中那样的、更具凝聚性和结构性的“碎片”状暗影弦聚合体!

它们如同潜伏在巢穴中的毒蛛,盘踞在异常空域物理规则最扭曲的核心区域,对任何外来的探测或刺激表现出强烈的、充满恶意的反应,其攻击模式——那种直接作用于弦背景和意识层面的精神能量冲击——也基本相同。

同样,所有这些攻击,无一例外,都被限制在了各自所在的异常空域边界之内,无法有效延伸到正常的宇宙空间中。

地球舰队的“叩诊”战术虽然每次都被激烈的反击所打断,甚至付出了一些探测器损失和舰船护盾能量严重消耗的代价,但也成功收集到了海量的、无比珍贵的实战数据,逐步摸清了这些诡异存在的攻击阈值、反应模式和力量上限。

“‘暗影弦’……很可能是这些物理规则极端异常区域的‘伴生物’,或者说,是这种极端环境‘孕育’出的某种奇特存在形式。”李艳在一次阶段性总结会议上阐述着她的观点,面前的全息星图上标记着所有已探察的异常区及其暗影弦特征,旁边还罗列着详细的能量读数、攻击强度统计、环境参数关联分析等数据,

“而那种更具攻击性、似乎拥有某种初级智能的‘碎片’……则像是在这种‘温床’中,进一步演化出的……更高级的形态?或者说,是暗影弦在特定条件下聚集而成的……‘集群意识’?它们对环境的依赖性极强,脱离特定环境就无法独立存在。”

王海峰补充道,语气极其凝重,他调出了“KL-17”和“涡旋-12”的攻击模式对比图:“而最关键的是,它们无法离开这些‘温床’。异常的空域环境既是它们的力量源泉,也是禁锢它们的囚笼。一旦离开,它们就会像离水的鱼一样迅速‘消散’。这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它们的攻击无法溢出边界。

我们的舰队虽然在这些空域内作战效能大打折扣,但凭借‘守护者’网络和边界效应,始终能够保持战略上的安全。”

孔方佳聆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的目光扫过星图上那些被标记为“危险”的红色区域以及旁边详尽的战损与数据报告,大脑中构建的模型越来越清晰。一次次有惊无险的接触战,虽然紧张,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

“那么,王教授之前的那个猜想呢?”他缓缓开口,目光投向王海峰,“关于这些‘暗影弦’和‘碎片’,可能是高维存在的‘投影’或‘碎片’?这些作战数据,是支持还是削弱了这个猜想?”

王海峰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走到星图前:“元帅,李博士,随着数据的增多,尤其是对比了不同空域的作战反馈和信息结构分析后,这个猜想虽然依旧大胆,但却是目前所有可能性中,最能统一解释所有怪异现象的一个。”

他调出γ-7、“KL-17”和“静默之疤”的详细对比数据,特别是“弦球之眼”记录下的、暗影弦受到攻击时产生的信息反馈结构。

“第一,存在形式。它们无视常规物理定律,表现为能量-信息-意识的混合体,这更符合我们对高维存在的一些理论推测——在更高维度,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界限可能很模糊。

我们在不同环境下的攻击,它们都能用同源的方式反击,说明其本质超越了一般物质形态。

第二,攻击方式。直接作用于宇宙弦和意识层面,这像是……跳过低维的‘中间步骤’,直接撼动宇宙的‘基础’和生命的‘本质’。这是典型的‘降维打击’思路,虽然它们现在被限制,只能做到‘降维嘶吼’。

我们在‘涡旋-12’遭遇的范围性愤怒反击,在‘静默之疤’遇到的延迟冰冷反应,都表明其智能和反应模式受到环境调制,但内核一致。

第三,分布关联。它们只存在于物理规则极端扭曲的区域。为什么?因为这些区域的空间结构可能更‘薄’、更不稳定,或者在某些方面更‘接近’高维空间,从而允许这些高维的‘碎片’或‘投影’能够短暂地、扭曲地‘渗漏’或‘显化’到我们的维度。作战数据表明,环境越极端、越异常,‘碎片’越强大、越活跃。

本站网址:biquge555.com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第184章 确认猜测与尝试沟通(第1页 / 共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