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网址:www.biquge555.com
初一自然是到处拜年,贾赦带着贾琏走动各家的亲朋好友,狠狠的收了一笔压岁钱。意外的是贾赦惦记这一百多两银子,反而还给了贾琏十两银子的压岁钱,据说是大年夜赢钱了。
初二王夫人回门,贾琏的亲事正式提上议程,对此贾琏根本不关心,因为关心也没用。过年就这么在喜庆热闹中度过,贾琏整体表现只能算得体,得到最多的评价就是,长大了,知道礼数了,越发俊俏了,等等。
说亲的流程很复杂,王家那边初步同意,接下来走其他流程,两个还没见过面少男少女,就这么被决定了命运。反抗?不存在的,这个时代是以家族利益为重,你享受了家族带来的好处,在个人问题上就得为家族利益服务。爱读免费小说app更新最快,无广告,陈年老书虫客服帮您找想看的书!
相比之下,贾珠娶李纨这个事情,反倒是真正的门不当户不对。
个中缘由,不得而知。
贾琏很平静的接受了一切,别人在热闹的过年,他却忙着看书。
凭着超强的记忆,只要把书抄一遍,贾琏就能牢记书中的内容。有点闲暇,顺便熟悉一下科举的内容。大周朝的科举还好考四书五经八股文,基本延续了明朝的科举,掺入了《新编算经》,贾琏手里没有《新编算经》,让人去族学找了一本回来。
十五之前,贾琏把四书给抄完了,五经的话,贾琏可以选择一本作为本经。
买回来的《新编算经》看了一下就发现问题了,这书里的阿拉伯数字和算式,说明本朝太祖也是个穿越者。太祖在位十年,并没有去动朝廷的结构,甚至连理学的地位都没去动,也许是他没来得及就去世了,又或许他就没改变的意思。
想想也是啊,辛辛苦苦的大江山做了皇帝,也该享受享受了。
看着《新编算经》的内容,贾琏看重的还是书写格式,这年代的书写都是竖着来的,到了《新编算经》这里,则是横着来的,从左到右的书写,这个比较舒服。说到数学呢,贾琏庆幸于两个孩子的学习都是他来抓的,为此他甚至还跟着孩子一起学习。
大概是上辈子在俩孩子身上花费的精力太多,导致贾琏自身的事业落后了。
媳妇是个做生意的,开过实体店,后来又开网店,钱挣了一些,很是看不上这个科级干部。夫妻之间磕磕绊绊的,这一辈子就过来了,只是没想到刚熬到俩孩子大学毕业,贾琏就穿越了,原因是喝多了开电瓶车,开到河里去了。
十五刚过,贾琏便向贾赦请示要出门,报名参加青云学院春季招生的考试。
这家书院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即便是侥幸考进去了,因为极为严格,采取了末位淘汰制,连续两个学期成绩倒数十名者,会有相应的惩罚,不是罚钱,而是让你丢面子。
即便如此严苛,考生还是趋之若鹜,因为这家书院的科举成绩太好了。以贡试为例,书院成立至今,每次都有三五人考中进士。这成绩就非常吓人了,要知道科举考试到了貢试的阶段,那是全国的学霸一起卷。
现代社会都说内卷,古代的科举考试才是真卷中之卷。卷到貢试阶段,就是卷王互卷。
对付这种应试考试,贾琏还是比较有经验的,靠着超强的记忆里,题海战术摆出来。不敢说一定能中进士,中个举人应该是有希望的。只要中举之后,在贾府中的地位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了功名的贾琏,那就等于有了护身符,至少在贾府内没人敢轻视他。
青云书院在城西,所谓东富西贵,东边因为运河的尽头通州码头,有钱人很多,城西则多住显贵。荣国府也在城西,所以距离并不远,即便不算远,步行也就是十分钟,贾珠这个十四岁中秀才的“读书种子”也没有考进青云书院,最终去了国子监。
所以呢,没有人看好贾琏能考进去,贾赦出于等着看儿子笑话的心态,还给安排了车马送贾琏去报名。出门前贾琏自然是一身正装,头上没有戴任何玩意,就是扎起头发,腰间倒是玉带扣上,一身锦袍,腰带上挂着香囊和玉坠。
一炷香的时间,马车停下了,青云书院就在前方。下车后贾琏认真的整理衣服,这才不紧不慢的往大门走去。从外面看起来,青云书院简简单单,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非要说特别呢,就是想对比较偏一点,过了青云书院后,前方再无豪门大户的宅子。
青云书院落成于太祖九年,至今六十余载。现任书院山长李清曾任礼部尚书内阁三辅,今上登基之初,遭御史弹劾后自请隐退,旋被聘为学院山长。
这家书院属于民办,第一任山长为江西大儒吴木斋,太祖起兵之初,成辅佐太祖。大周朝立国后,吴木斋急流勇退,上表请辞,太祖允其辞官,却不允归乡,吴木斋便创办了该书院,初衷是北地学子的成绩不如南方,他办书院为北地学子教化尽一点力。
门房处贾琏被拦下,上前道明来意后,门房内的一个中年男子,拿出一个表格来,递给贾琏道:“填表,缴报名费,诚惠一两银子。”
呃,考试还要交钱的么?贾琏从袖口里掏出一两银子递过去,门房收了后还写了个收据。
贾琏看看面前就有简陋的桌子,就是四根木桩埋着,上面是木板。在看木板上都包浆了,这是多少人曾经趴在上面填表呢?
很认真的把表哥填好,就是姓名,籍贯,家庭住址,这一类的东西。
填好表格后,门房一直拉着的脸上多了几分笑容,不过这笑容里嘲讽的成分居多。
“二月二开考,考试内容为四书、《新编算经》,你回去备考吧。”门房的敷衍溢于言表,毕竟这是青云书院,京师勋贵家中的子弟,没几个愿意来这边读书的,精神压力太大了。
说着话还递给贾琏一个木牌子,上面写着甲房二号,这应该是考场。
贾琏没着急走,而是笑问一句:“敢问,每次招生,能有多少人来报名?”
“最多的一次考生八百,最少的一次,考生六百。考两场,一场经意八股,一场算经。”门房倒也很有耐心的解释,毕竟每年不知道有多少这种人来考试。
这时候,又有个少年来报名,贾琏让开,发现这家伙报上名字后,门房居然笑容满面的应对,拿了表格给他填了,还没有收费,这下贾琏很不爽了,你这是区别对待啊。